这直白的话一问出来,陈玉的脸色有些难堪。
她无奈地摊开手,一脸为难地诉苦。
“楚女士,你也看出来了,我们研究所的经费问题很大啊!”
“别的就算了,你看这个……”
陈玉指了指实验桌上的一排实验器材。
“设备老旧,这些实验器材都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老玩意儿了。”
“种子样本搜集起来也费劲得很。”
“研究工作根本难以展开!”
“粮食欠缺,在我们大西北是至关重要的问题。”
“你说这可怎么办啊!”
陈玉说的这些问题,楚红絮也都能够理解。
她从北京调过来,也是想要帮忙研究所解决问题。
不是大西北的研究员们没能力没技术……
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没资金连最基本的实验设备都不全。
他们连合适的种子样本都搜集不齐。
研究工作因此而举步维艰。
“我也不是没和上边领导反映过。”
“可咱们大西北就是穷得叮当响,农业部门的经费也很紧张。”
“每次反映上去,上边也只能尽力给我们筹钱。”
“可那点儿钱,投都投不出什么水花啊!”
说到情绪激动处,陈玉抹了一把辛酸泪。
“我们所里,都半年发不起工资了!”
“我这个所长当的,很失职啊!”
她的压力已经积攒了很久,沉甸甸地压在心口。
被楚红絮这么一问,顿时像开了个阀口。
一发不可收拾,陈玉低着头有些泣不成声。
楚红絮安慰地轻拍着她的肩膀。
“没事的,我从北京来,就是为了解决你们的问题。”
“我一定会让研究所的种子研究工作走上正轨!”
陈玉抬起头来,泪光闪烁地注视着她。
看着这个年轻面孔的女专家,精神奕奕、斩钉截铁地下达承诺。
空喊口号是没用的,楚红絮深知这一点。
抵达大西北的第一个月,她每天待在研究所里,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。
助理小姑娘捧着厚厚的一大摞文件,放在了楚红絮的办公桌上。
她的双眼亮晶晶的,激动地喊着。
“红絮姐,数据都整理好了!”
整顿研究所的第一步,就是把多年积攒的冗杂数据一股脑理清楚。
楚红絮放下那一大堆文件,看也不看一眼,直接站了起来。
“好!现在让大家放下手头的工作,和我到村里去一趟!”
助理小姑娘茫然地懵神,下意识问。
“啊?到村里去干啥啊?”
楚红絮神情严肃地看向了茫然的一干研究员。
“当然是到农田里去实地考察。”
整顿的第二步,就是改掉研究所闭门造车的坏习气!
实践才能出真知!